主題:【 淺談女性「多囊性卵巢症候群」 】
文獻指出,每四個女性就有一個是「多囊性卵巢」,即卵巢的表面佈滿許多大小約在0.2至0.8公分的小囊泡。然而有「多囊性卵巢」體質的人,同時合併月經不規則、多毛症或肥胖等綜合症狀,就是所謂的「多囊性卵巢症候群」。這類病人在青春期時月經紊亂,常要靠施打催經針來維持規則的月經;生育期時因無法正常排卵,常面臨不孕的問題;在更年期時又比一般人容易罹患子宮內膜癌。
「多囊性卵巢症候群」,一般認為是內分泌失調,造成體內LH(黃體成長激素)過高及FSH(促濾泡成熟激素)過少,導致卵巢有許多小於1公分的濾泡,超音波檢查出來便如「珍珠項鍊」般的卵巢(即多囊性卵巢),這些不成熟的小濾泡由於缺乏FSH,而無法長成卵泡,更無法順利排卵,因此常有不孕的現象;加上小濾泡持續分泌過多的雌激素,干擾內膜的生長,讓月經遲遲不來,非得靠打針來維持正常的月經不可。過多的雌激素在體內轉變成雄激素,由於雄激素的作用,使女性容易長青春痘及四肢體毛常變得粗黑,影響儀表。部分病人合併有血糖代謝問題,而衍生出的肥胖情形。
讀到這,或許有很多女性朋友開始焦慮不安,不禁要問:「我要怎麼知道自己是否患了『多囊性卵巢症候群』呢?如果是,有得治療嗎?它會不會影響到生育呢?」其實「多囊性卵巢候群」不是什麼重大的疾病,它容易診斷也容易治療。雖然它會造成不孕及容易流產的問題,不過只要配合不孕症醫師的治療,往往可以絕處逢「生」且「生生不息」。
有月經不規則及多毛症的病人,只要接受超音波及荷爾蒙指數檢查,就可以明確診斷是否為「多囊性卵巢症候群」。以下針對不同族群的病人提出我的建議:
1. 正值生育年齡的「多囊性卵巢症候群」患者,無法正常排卵,因而比一般人還難受孕。由於現在晚婚的人增加,在家嘗試了兩、三年沒成功,又不好意思看不孕症門診,一拖再延,最後逼不得已就醫時,往往年華已逝,錯失了黃金生育期。因此,建議這類病人,有計劃生育,就應積極尋求不孕症醫師的協助,讓醫師幫妳抓排卵日和先生同房,或選擇做比較簡單容易的「人工受孕」,在沒有合併其他不孕症問題的情形下,百分之八十以上皆能在一年內,懷個金孫好過年。
2. 非生育年齡的「多囊性卵巢症候群」患者,建議先透過良好飲食及運動習慣,來控制體重,部分病人月經因而規則正常。倘若月經仍不規則,就應該馬上求助於婦產科或不孕症醫師,利用雌激素拮抗劑或是避孕藥的方式來壓抑體內過多的荷爾蒙,還給妳正常且規則的月經。
有不少病人會問:「反正三四個月來一次月經,甚至大半年不來月經,不但可以省去不少麻煩,而且身體也都好好的,早就習慣了,還須要治療嗎?」醫學上研究顯示好發於更年期女性的子宮內膜癌,其中一項危險因子就是「多囊性卵巢症候群」。由於過多的雌激素使子宮內膜生長失序,若沒有足量的黃體素,使內膜成熟剝落形成月經,它會持續不停的生長,久而久之,子宮內膜細胞增生、變性,甚至可能發展成子宮內膜癌,因此不可不慎。
台灣生育率下降至1.67%,已為最低生育率的國家之一。身為婦產科及不孕症醫師,雖然無法為國家做出多偉大的貢獻,但是能提供專業治療讓「多囊性卵巢症候群」患者遠離體重「多」、體毛「多」的困擾和危險「多多」的子宮內膜癌,進而「生生不息」增「產」報國!
刊登於『聯合報』健康醫療版為同窗好友黃千倉醫師大作
留言列表